【植物界的鑽石(沉香)】 沉香樹簡介
轉載自 力與美月刊62期 文/許吉宏
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十五日出版
藥用植物專家駱冬環先生深入越南高棉,引進種子栽培成功!
沉醉在真正的沉香裡,中藥、園藝、宗教多用途珍貴植物!
沉香樹已引進台灣栽種
為了探究在中藥界及佛教界常應用的沉香樹和伽羅、奇楠香的傳奇,筆者特別訪問對沉香及沉香樹有專門研究的駱冬環先生。駱先生今年八十四歲,他對藥用植物的栽培與研究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。早年,他曾於林務局、農業實驗所等研究單位中服務,後來自己經營農,從事藥用植物的栽培研究,以供日本健康食品原料及研究單位需要。
和日本合作,深入中南半島採集樣本,收集資料
駱先生新店的住所訪問,駱先生戴著厚厚的鏡片眼鏡,態度親切,談吐中流露出從事研究工作者樸實厚重的氣質。房內書架及書桌上堆滿了許多有關於農業及藥用植物方面中、日文書籍和研究資料。
駱先生首先帶著參觀他所培育的沉香樹苗,及最先引進栽培成功的沉香樹,其樹齡已超過十餘年(即1991年開始栽培),在台灣可能是最「老」的一棵沉香樹。駱先生說:「曾有朋友,一直要我割愛這棵沉香樹,要我隨便開個價,我向這位朋友說:這棵樹你買不起的。因為我長途跋涉到越南產地好幾次,花了不知多少的旅費機票費和時間,才培育出這棵樹,這投入的金錢、精神實難以估計。」駱先生這位朋友聽了,也就啞口無言。
可用加熱器點沉香,不要用燃燒的!
駱先生並拿出從越南產地帶回來的上等沉香(奇楠香),其顏色為深褐色,取二小片(約一平方公分),放在特製專門用於沉香的加熱器上,過幾分鐘後就有淡白色的輕煙裊裊飄出,不久室內就有香氣氤氳,其味道高雅清香,令人聞後有如醍醐灌頂般的舒服。
一般焚香地方式,大都用火燃燒,使用『加熱器』焚香的方式,而『加熱器』是日本人發明的,是專門設計用來焚沉香木片用的,因為能維持一定的高溫,使沉香樹脂溶化產生香氣。使用加熱器的優點是能使香氣穩定的釋放出來,維持長久的時間;如果直接用火燃,則香木片一下就燒掉了,其香氣無法長存。上等沉香木是以公克論價的,非常昂貴,因此用火燃的方式甚浪費珍貴的香材。
沉香是高經濟作物,值得研究開發
目前駱先生有關於沉香樹的栽培和沉香的採集、功效研究,是和日本一所公立藥科大學校長共同長期合作研究的。駱先生表示,當初他會想到研究培育沉香樹,是在十餘年前(即1991年開始栽培),經由友人介紹的一位日本佛寺住持,委託他代為尋購最上等的沉香木(奇楠香),當時日本市價每公斤高達一百五十萬日幣。在越南產地,較次等的沉香木屑,大都被用來製成沉香油,其一公斤價格也高達三千美元。因此沉香樹有極高的經濟價值,駱先生想到如果能引進台灣栽培,則可供應國內外沉香市場的需求,極具開發的潛力。
駱先生多次前往越南、高棉等地,參觀當地沉香家工廠及栽培林場,到原始森林中觀察沉香樹生長的環境,並採集幼苗及樹種。剛開始將樹苗帶回國內栽培時,死亡率非常高,因住宿及航程的耽擱,植物之水分、陽光、土壤、溫度條件不佳,造成樹苗的大量死亡。經過多次的失敗,駱先生採取用種子培育的方式,在本省北部山區試驗栽培,觀察結果其發育良好,認為頗適合本省低海拔或平地之栽培。
中藥界、園藝界都可廣泛應用的植物
駱先生表示,沉香樹是非常值得研究栽培及推廣的樹種之一。此樹生長快速、樹幹直、萌芽性強、樹姿美觀、花香,不但可作為藥用及觀賞用盆栽,綠化寺院,美化校園、庭園、行道等多用途。在目前提倡發展所謂高次元或高效農業時代,可利用作為休耕農地、將廢耕果園、竹園、茶園、沒銷路樹種或低經濟價值造林地的林相改良皆宜。並可作有規模的經濟造林,採取價格昂貴的沉香,供應國內外市場之需要。
沉香的『真面目』,看了以下的資料,您才明白!
為使大家能對沉香樹有更進一步的認識,駱先生並提供本刊讀者一分有關沉香樹研究的簡介,相信大家讀了以後一定獲益匪淺,並且對何謂「沉香」,有「恍然大悟」的感覺。
讀者諸君對沉香樹本身及用途有了基本的認識和概念後,不妨也試試點燃沉香,偷得浮生半日閒,讓心靈休息片刻,倘佯於靜謐淡雅的輕煙中,體會享受古人「焚香」的樂趣。
一、概說
沉香樹為一種香木。所採用地沉香自古以來被尊為「薰香」。沉香系由於樹幹受傷分泌樹脂聚集凝固在材部而成。其他尚有多種樹種可生產沉香類似物,但要正確的查明各個基原植物乃不甚容易,因為即使同一樹種,樹脂聚集之密度及生成後之歲月,而其品質亦有差異,故有等級之分。所謂伽羅者,係指樹脂成分特別多的上等品質者,其實體則與沉香屬於相同之物。現在則以沉香樹為生產沉香之代表樹種。
沉香乃為沉水香之簡稱,由於含有樹脂之材比水還要重而命名,但在日本亦有因為浸在水裡經由唐船輸入的一種說法。梵文中沉香為Agaru,亦為不會浮於水面之意。
二、沿革與近況
無論在東西方,沉香係自古以來作為焚香料Incense被使用的,例如:在聖經中詩篇、雅歌、箴言、約翰傳等均有提及。在歐洲大約在第五世紀則重視它作為藥用,具有鎮靜、強化內臟、神經、心臟、提高感覺敏銳等藥效。
又據說法國拿破崙(在帝位1804~1815)也在宮中薰用它。日本德川家康樹立幕府三年後,即慶長十一年(1606年)向東南亞致函,表示意欲購買伽羅。例如:在他攻占城王國(在南越地區之王國)之國王信函中提到有很多中、下等品質的沉香進口到日本來,但並無上等品質的,在下正尋找貴國出產的奇楠香(即伽羅)。同時,也以同樣的內容致函給高棉及暹羅(泰國國王)。據說,在德川家康逝世後,遺產中所留下來的伽羅及沉香之量達伽羅二十七貫(一貫為三˙七五公斤)、沉香五十貫。據一九八六年發表的文獻記載,最高級品之伽羅市價每公斤竟高達一百五十萬日幣。在中國於陶弘景之名醫錄(502~556)中首次出現把沉香當作日方產物之一種記載。中國的沉香以往自占姿(越南)之進口品為主,到了明朝(1368~1644)末期在原產地亦成為稀有品,而成為極貴重的物品。在日本係在推古天皇三年(595)引進的。東大寺正倉院所珍藏的蘭奢待,乃為一種沉香,在日本的香道中為最受尊重的銘木,長五尺二吋、重三˙五貫,相傳係聖武天皇(722~748)時吳國所獻者,另有一說是弘法大師自中國攜回者,但均無從查明。在中國由於它有麝香般的芳香而稱為蘭麝,而在東大寺把寺名交織進去作為蘭奢待,也就是說蘭中含有東,奢上含有大,待之右方含有寺。
沉香樹之原產地為印度東部,據說可發現在孟加拉和亞薩姆地區野生。主要產地為亞薩姆東部之錫爾赫特Sylhet及東南地區之山岳帶和緬甸之特納塞里姆Tenassenim,據說高棉及越南所產者,其品質特優。
在亞薩姆,原住民從樹皮採取天然紙而使用,而古時聖經等則寫在此天然紙上。再者樹皮所採取的纖維為白色,長而強韌,原住民則用以製繩索之用。材呈白色或者是淡黃白色,或淡褐白色有芳香,被稱為Eagle-wood或真Agar。原木在原產地區亦用以製造獨木舟Dogouts,緬甸的卡連族Karen則以淡色之木材製作船首。
三、姓執行狀
沉香樹為常綠喬木,樹皮粗糙柔軟,外皮之木塞層發達而為灰色,內皮為淡黃褐色。材為白色而質輕。葉互生,披針形或橢圓形、兩端尖,稍具華質而有短柄。花為黃綠色,芳香性。材質受障礙部分含有多量樹脂且帶有芳香。果實為二裂的蒴果,種子一~二枚,少有三~四枚者,圓形黑色,有尾狀的附屬物。
四、栽培及採收
沉香樹不擇土壤,無論在熱帶的山地野外或紗質粘質地皆可生長,在原始林有樹高達三十公尺、幹徑一公尺餘的喬木。其生長快速,人造林也甚為容易,曾經在印度的亞薩姆進行過試驗栽培,惟似乎尚未有大規模專業性的栽培。
採收香材,先雇用工人巡邏山野尋找,找到沉香樹後沿著香氣剝材,針對著變成陰暗色部分去找出芳香物質之聚集部分,砍伐並採取之。在亞薩姆,稱此有樹脂芳香材部之塊為Aggur或Tuggur,但是,並非能在所有的樹上找到,據稱平均砍伐十數株方能發現一株含有沉香之樹。
芳香性物質塊乃多數發現在被傷害的部分,或樹枝折斷之樹上。因此有時先做成埋木後挖出來,以人工方式聚集芳香性物質。這種經過變化的材的部分係含有油質,而呈黑色。上等品質之沉香及聚集在材中孔隙的芳香性樹脂,放入火中則放出芳香而燃燒。
經濟造林以採取沉香為目的者,須以人工方式使其樹幹受傷,然後採取含有芳香樹脂之材。最簡單方法之一是栽植七~八年後,在距地面一點五~二公尺處用刀在樹幹上順次砍五~六刀,每刀距離30~60公分不等,傷口深及3~4公分,經過一段時間傷口的木質部分泌樹脂,逐漸形成沉香而呈棕黑色。另一種方法稱為開香門,則在樹幹上距地面一~二公尺處鑿數孔小孔,每個香門深約三~六公分,寬度要看樹幹粗細而定。一般是三~九公分,然後用泥土封閉,香門附近的木質部逐漸分泌樹脂,數年後即可成沉香。但沉香品質是年代越久,樹脂凝結密度越高,品質為最佳。
又據最新國外的研究報告指出,目前較先進的方法是使用乙醇(Etanol)處理,或接種微生物,對於促進樹脂的凝結有更佳的效果。
五、利用
沉香樹之材中,樹脂溶於精油之物質,即含有樹脂(Oleresin)之部分乃帶有陰暗而硬化,就把該部分採取作為焚香料(Incense)使用。這就是所謂沉香,其純粹者稱為伽羅,其價格最昂貴。在中國用於宗教儀式,在日本輸入後在『香道』上特別以貴重品操作使用。含有樹脂之材,可蒸餾或萃取抽出香氣極高的精油,此油粘稠而稱為Agar attar,含油率為0.75~2.5%,無論在東西方均混入最高級香水中使用。除了以上用途之外,在中國作線香Joss-sticks,在印度則做為薰香Agarlight(Agar-attar)之重要材料,又可做為屍體防腐處理Emba light時所塗的香油脂主要成分。木材的粉末也可作殺蚤粉。在馬來西亞用做化妝品,也用作珠子Beads、佛珠Rosaries、十字架像Crucifix等精緻品,美術衣櫥及象眼等。